:::跳到主要內容
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
  • 字級大小
:::
字體小 icon 字體中 icon 字體大 icon 彈窗列印設定
臺灣土地銀行銀行總部

現座落在臺北市襄陽路25號的原臺灣土地銀行銀行總部,本是日據時期,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的舊址。

日據時期的建築物,多半從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當中,尋求建築靈感,頗多巧思,但是臺灣土地銀行銀行總部,卻汲取了古埃及以及古馬雅的藝術特色,顯得獨樹一幟。

西元1896年(日本明治29年),日本制定了「日本勸業銀行法」,輔導農工業發展,協辦相關融資。勸業銀行最初在臺灣並未設置據點,委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辦理業務。隨著日本在臺逐漸加強經濟拓殖,土地開發、造林、水利方面資金需求日多,1922年(大正11年),勸業銀行正式來臺,在臺北設置支店,亦即分行,1928年(昭和3年)又在臺南設立支店,當時勸業銀行的業務,主要是提供不動產金融,以及農業水利團體(水利組合)需要的長期資金,對於臺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影響深遠。

臺灣光復後,勸業銀行被政府接收,民國35年9月1日,為了推動臺灣省平均地權、耕者有其田等扶助農民的土地政策,由國庫提撥舊台幣6,000萬資本,利用勸業銀行的臺北、新竹、臺中、臺南與高雄五個支店作為據點,成立臺灣土地銀行。臺灣土地銀行是政府指定,唯一辦理不動產與農業信用的專業銀行,協力推動政府的住宅、農業以及土地改革政策。

臺灣土地銀行銀行總部完工於1933年(昭和8年),建築物正面有8根巨柱分列,柱頭上的獸面雕飾,深具神秘色彩。女牆上有類似馬雅文化中的幾何紋飾,建築物並且以人面、獅首夾雜妝點,特別引人注意。

建物轉角的騎樓,由圓柱型牆面支持,視覺上相形穩重。走過高聳的柱廊時,廊頂的垂吊花飾刻工精細,8根巨柱採用古希臘建築中的多立克柱式(Doric Order),柱身粗大而沒有柱礎,上有凹槽,並且逐漸向上端微微收縮。

由於建物年代久遠,這幢曾在臺灣農業經濟發展史上,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建築,一度外牆石片發生脫落,而被列為危樓,甚至有拆遷改建之議。在學者與文化界人士的奔走呼籲下,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,建物並且移撥國立臺灣博物館,修繕完畢之後,未來將作為展覽館使用,與臺灣博物館透過地下通道通連,形成新的文化景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