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跳到主要內容
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
  • 字級大小
:::
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引言
  • 文獻出處

    賈士毅,1967,《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》,臺北:傳記文學出版社。本文為該書引言。

民國元年元旦,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職,改用陽曆,採取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做國旗,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,臨時政府宣告成立。

2月12日,清帝溥儀下詔退位。當時袁世凱就從北京打了一通電報給南京臨時政府,表示贊成共和。孫大總統因為清帝退了位,專制政體已經消滅了,便於2月13日向參議院辭職,並且提議選舉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。這種功成不居的精神,贏得全國人民一致的敬佩!

因此他就以在野之身,致力於籌劃全國鐵路的建設,注重民生,振興實業。南京臨時參議院為了希望趕早建立民主國家,於是一致投票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,打電報請他到南京參議院就職,並把他比做美國的華盛頓來表示對他的殷切和誠懇;但是袁世凱卻在北京、天津、保定唆使當地駐軍譁變,推說他自己沒法子南下,南京的參議院再也不忍得釁起戰亂,就允許他在北京就職。

袁世凱在北京就職的時候,曾將宣誓文電達南京參議院,內云:「世凱深願竭其能力,發揚共和之精神,滌蕩專制之瑕穢。謹守憲法,……率屢勿踰。」誰知道他口是心非,玩弄政術,陰謀著稱帝,造成了以後永無結束禍亂相循的局面。

我於民國元年到15年之間,在財政機關做事,住在北京的日子多,住在鎮江的日子少。在這一段短短的時間裏,因為袁世凱稱帝、張勳復辟,接著皖、直、奉、馮各地軍閥互相爭雄,國會議員既結黨排異,各派政客又從中播弄是非,引起許多紛爭,以致刀兵相見。一經開仗,勝敗常事,動搖中央政府,財政主管也跟著走馬換將。

在這15年間,財政首長竟更動了33次,計有陳錦濤、熊希齡、周學熙、梁士詒(代理部務)、熊希齡、周自齊、周學熙、孫寶琦、陳錦濤、張鎮芳、梁啟超、王克敏、曹汝霖、龔心湛、李思浩、周自齊、李士偉(未到任潘復代理)、高凌霨、張弧、董康、高凌霨、羅文幹、汪大燮、劉恩源、張英華、王克敏、張弧、王正廷、李思浩、陳錦濤、賀德霖、顧維鈞等多人,在任滿1年以上的只有周學熙、周自齊和李思浩3人,在任期最短的是張勳復辟時候的張鎮芳,和黎元洪時候的羅文幹,僅僅十一、二天,黃郛攝政時的王正廷也僅23天,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實在是少有的。

在這些財政首長33次的更換裏,有先後擔任了3次的,如陳錦濤、王克敏;有先後擔任過2次的,如熊希齡、周自齊、李思浩、高凌霨等,實際上僅有25位。古話說得好:「知人論世」,要論述一個人的行蹟成就,不能夠抹煞他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。

在民國初年,熊希齡、周學熙等確實想在財政方面有所作為,無奈袁世凱的專權玩法,只想做皇帝夢,把閣員看做自己的工具,閣員也就不能夠發揮他們的才智了。民國6年以後,梁啟超、顧維鈞等也打算整頓財政,建立制度,又逢著段祺瑞是個心熱耳軟的人,一面器重梁啟超,一面又信了左右的亂出主張。

顏惠慶雖是見解卓越,和顧維鈞又志同道合,但是各派軍閥之間,又各不相容,京城附近擾攘不息,關稅會議,各國代表有所藉口,集議又形停頓,結果使他們滿肚子的計劃一個也不能實施,只留下幾頁財政史實,給後代人聊作參考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