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跳到主要內容
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
  • 字級大小
:::
字體小 icon 字體中 icon 字體大 icon 彈窗列印設定
高砂啤酒及臺灣啤酒史料

西元前3,000多年時,啤酒(Beer)這種麥製的酒精飲料,已經出現在人類的書寫歷史當中,西元1613年時,啤酒首度飄洋過海來到日本,直到1853年,日本學者川本幸民首度開始在當地試釀啤酒,這種外來飲料逐漸被民眾接受,19世紀末葉,日本的啤酒工廠紛紛出現。

1920年(日本大正9年)時,日本芳釀會社社長安部幸之助等人,邀約日本酒界共同成立高砂麥酒株式會社,麥酒也就是日文的啤酒,「高砂」是日本江戶時代以降對臺灣的習稱。

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是日本在臺灣設立唯一的啤酒工廠,資本額200萬日圓,廠址設在臺北廳上埤頭庄(今日臺北市建國啤酒廠),佔地14,000多坪,主要的設備從夏威夷進口。

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原本希望經營出口業務,但是成立之初,外銷成績並不理想,於是改在臺灣自產自銷,享受免稅優惠。1922年(大正11年),日本總督府推動酒類專賣,以增加財源收入,引起了日本企業群起抗議,並透過國會議員遊說,將啤酒排除在外。

1933年(昭和8年)時,總督府重提啤酒專賣,並於當年7月實施銷售專賣,高砂啤酒株式會社的產品除外銷外,由專賣局整批採購銷售,原料並得到大日本、麒麟、櫻等三大麥酒會社的支持,臺灣銀行也參與投資,業務蒸蒸日上。

臺灣光復之後,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民國34年11月1日接收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」,並改為「臺灣省專賣局」,由於日據時代專賣收益平均佔臺灣行政歲入17%強,決定繼續維持專賣制度,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是專賣局接收的7家工廠之一,改稱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。歷經多次改制,64年時,改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北第2酒廠。

50年代後,臺灣啤酒的需求量大幅增加,產量供不應求,53年時,公賣局與紐西蘭多明尼恩公司(Dominiion Breweries Ltd.)技術合作,引進啤酒連續發酵專利,同時選派啤酒廠廠長溫增寶、副廠長林福來及化驗股長許光祿,前往紐西蘭考察實習,回國立刻建立醱酵工廠,適時供應了市場需要。

由於臺灣啤酒實在太過暢銷,公賣局於55年於臺中烏日興建中興啤酒廠;62年又在臺南善化興建成功啤酒,為了因應市場需要,64年開始,市面上除了玻璃瓶裝臺灣啤酒,又推出了罐裝臺灣啤酒;81年時,罐裝臺灣啤酒,產量高達4,400多萬打,旺季時每個月平均生產500萬打以上,街頭巷尾都能看到臺灣啤酒的熟悉身影。

除了在臺灣大受歡迎,臺灣啤酒也行銷國際,普受肯定,先後獲得了世界性啤酒品嚐會優等獎、瑞士日內瓦第17屆世界酒類評選會瓶裝啤酒金質獎、華爾街日報亞、澳國際性啤酒品嚐會第2名,以及世界酒類評選會金質獎等獎項榮譽。

76年國內菸酒市場開放,臺灣啤酒的口味,仍然繼續得到民眾認同,84年推出綠色外觀瓶裝,「臺啤尚青」的行銷訴求,配合知名歌手伍佰、臺灣啤酒籃球隊,以及大小活動都可見到的活動啤酒車,吸引許多年輕消費族群嘗鮮。

89年立法院通過菸酒管理法,菸酒專賣成為歷史;91年時,公賣局改制為臺灣菸酒公司,但是臺灣啤酒的原味香醇,並沒有受到影響。不管是五星級國際觀光飯店,還是路旁的小吃攤位,臺灣啤酒仍然是許多臺灣民眾心目中,啤酒滋味的最佳首選。

附件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