擔任臺灣省政府財政廳廳長的任顯群,為了充裕國家財政,先後推動統一發票與愛國獎券等兩項給獎措施。其中統一發票沿用至今,愛國獎券雖然已經於民國77年間停止發行,但仍是截至目前為止,財政史上最長壽的獎券,共發行了1,171期。
39年初,臺海軍情緊張,政府正在風雨飄搖之際,由於愛國公債籌募不易臺灣省政府於是公布了「臺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」,從當年4月11日起,委託臺灣銀行發售愛國獎券,獎券籌款作為建設與社會福利之用,獎金支出部分,按規定需佔售出獎券票面總金額的60%至70%之間。
第1期愛國獎券發行時,每張定價是15元,由於定價過高,市場反應並不熱烈,政府於是調降定價為5元,最高獎金為新臺幣20萬元,當時足以在臺北市鬧區購置房屋一棟,吸引許多民眾購買。
隨著臺灣經濟逐漸富裕,愛國獎券的售價,逐步調升為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,最高獎金也自71年起,調為1,000萬元,獎券迷大為捧場,開獎頻率由每月1期,到最鼎盛時期,改為每月3次開獎,每個月的5號、15號,與25號的開獎時刻,買獎券的民眾無不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幸運兒,就此躋身富翁行列。民間甚至還開始傳唱出「愛國獎券歌」,描寫小市民期待中獎的心聲。
愛國獎券因為購買者眾,開獎過程也特別受到矚目。最早的開獎設備,是4台手提6角型的木質搖獎機。60年開始,採用7台法國製的電動開獎機開獎;76年9月開始,在臺北市中山堂進行的開獎實況更透過電視轉播,由當時全臺灣地價最貴的地王,年年由一間西門町的獎券行蟬聯,就不難想見,當年愛國獎券風靡的程度。
最早期的愛國獎券,式樣相當簡單,採用紅色單色直式的設計,頗為類似當時發行的新臺幣,獎券上並且印有「臺灣省政府委託臺灣銀行發行」字樣。自28期開始,陸續出現了中華民國全圖、總統府、赤崁樓等等圖樣,4個角上並且加上反共抗俄的標語。
自第282期愛國獎券開始,版面改為橫式印刷,並且由著名畫家梁又銘擔綱繪製圖樣,內容包括了臺灣名勝與節慶、歷史人物與24孝故事、故宮國寶等等,50、60年代,愛國獎券上印製的口號標語,除了反共抗俄以外,還有建國富國、保密防諜、革新精神等不同類型。
60年代開始,愛國獎券的圖樣多次出現歷史人物,例如第998期發行的愛國獎券,就以宋代劉克莊妻子,勉夫拒敵的故事作為主題:
克莊妻林氏,性賢孝,虜騎入境,克莊率師督戰,以妻病重,遲未出發,林氏責之曰:「虜入大恥,奈何以妾身而害君是乎。」克莊感愧,遂即出發殺敵。
71年10月5日,愛國獎券邁入第1,000期的發行里程碑,74、75年間,依附愛國獎券開獎的「大家樂」日漸風行,賭風熾烈之累,就連當時負責為愛國獎券繪製插圖的畫家林幸雄,也不免池魚之殃,居然被一心求取明牌的歹徒,前後綁架3次,政府開始慎重思索,愛國獎券的存廢問題。
76年間,由於國內經濟蓬勃發展,愛國獎券籌募的建設財源早已可由其他租稅收入替代,為了遏阻大家樂賭風,臺灣省主席邱創煥,宣布愛國獎券於當年12月27日發行1,171期之後,暫停發行。
就在末代愛國獎券發行之前,臺灣銀行獎券科科長江勇吉的兒子,又遭到歹徒綁架,勒贖的並非高額贖金,而是中獎號碼明牌,幸虧最後人質平安歸來,也為愛國獎券劃下充滿驚嘆,但還算圓滿的句點。
累計在長達37年的發行過程當中,愛國獎券的銷售總額,超過新臺幣689億元。79年1月,臺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正式廢止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