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跳到主要內容
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 Sitemap.xml
  • 字級大小
:::
字體小 icon 字體中 icon 字體大 icon 彈窗列印設定
臺灣銀行銀行總部

清光緒21年(西元1895年,日本明治28年)5月,日軍登陸臺灣,9月間大阪中立銀行,在基隆設立「大阪中立銀行基隆出張所(辦事處)」,次年臺灣總督樺山資紀,並且許可大阪中立銀行在臺設立分行,堪稱臺灣最早的現代化銀行。

1897年(明治30年),日本國會通過「臺灣銀行法」,臺灣銀行成為日本在臺灣殖民的金融經濟樞紐,1899年(明治32年)9月26日,株式會社臺灣銀行開始正式營運,日本政府以100萬日圓為額度,認購臺灣銀行股份。臺灣銀行並且接受臺灣總督府委託,發行臺灣地區貨幣「臺灣銀行券」,之後陸續拓展業務,據點廣及日本、中國大陸、香港、南洋、紐約、倫敦等地,並且成為日本南進政策的投資機構。

1903年(明治36年),日本興建臺灣銀行總部,這棟紅磚與斜頂的文藝復興式建築,位於臺灣銀行總部現址西側,後來因為白蟻蛀蝕,選擇在現址重建。從區位意涵上觀察,臺灣總督府(今總統府介壽館)的兩側,分別是高等法院與臺灣銀行,象徵著日本統治權力當中,司法與財政兩大支柱。

臺灣銀行銀行總部現址,由日本建築家西村好時設計,大倉土木負責施工。西村好時是日本的著名建築師,出生於1866年(慶應2年),曾經設計第一銀行本店、山二證券、滿州中央銀行總行、愛知縣廳舍第一銀行橫濱支店,與第一銀行丸太町支店等多項著名建築物。

1939年(昭和14年)完工的臺灣銀行銀行總部,建築牆體以及列柱皆為花崗石建材,揉合採用了多種西洋古典建築元素,例如四轉角渾重台柱、二樓高的八根列柱、石雕花瓶欄杆的設計概念,南面的玄關木門厚重,整體具有穩重理性的美感。

為求建物堅固,臺灣銀行銀行總部使用的鋼筋密度甚高,二次世界大戰中,建物曾遭轟炸,屋頂於戰後重修,目前的外觀牆體與列柱仍是最初的花崗石原物。

臺灣光復之後,日本結束對於臺灣銀行的控制,70多年來,改制後的臺灣銀行先後曾經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、臺灣省政府與財政部,在中央銀行復業之前,一直擔負實質國家銀行的角色。臺灣銀行發行的新臺幣,也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通用的貨幣迄今。

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120號的臺灣銀行銀行總部,現已被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。以銀行業作為劇本背景的日本連續劇「華麗一族」,也曾經借用建物取景,金融業的臨場感與豪華氣息,經由臺灣銀行總部的氣氛烘托,發揮淋漓盡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