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跳到主要內容
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
  • 字級大小
:::
字體小 icon 字體中 icon 字體大 icon 彈窗列印設定
建立雛形稅務自動化作業

財稅資料中心發展初期,電腦、資訊對於國人來說,不但新奇,甚至是前所未聞的新概念,財稅資料中心除了不斷引進新的設備之外,更透過稅務自動化的概念,希望將原本細瑣的稅務流程,予以簡化及標準化。中心人員除了擔負技術角色之外,更是新觀念的推廣者,負起對財政部及各稅捐稽徵機關同仁與納稅民眾的宣導角色,針對不同的稅捐項目,分別建立起稅務自動化架構的雛形樣貌。

民國57年,財稅處理及考核資料中心首度租用美國CDC3300電子計算機作為處理綜合所得稅的電腦主機,隨著業務發展,66年換租CDC公司新型CYBER172主機;初期財稅資料中心使用的電腦設備都是英文系統,無法處理中文資料,64年引進中文終端機及列表機,開始試辦登錄及印製中文稅單,66年又增設了王安2200中文輸出系統。

早期的電腦科技,尚無媒體資料可利用建檔,必須由財稅資料中心人員用人工方式,登錄建檔納稅義務人的申報書,中心成立時,裝設120台IBM打卡機,用離線方式鍵入資料;63年時,換裝INFOREX登錄機,可以將資料直接登錄磁碟機系統;67年時,中心首度引進中文化的登錄設備,人員使用萬能公司中文電腦打字機設備,產生紙帶,再委託廠商轉換成磁帶輸入建檔;次年購置神通公司CCRT-280中文電腦輸入系統,財稅資料中心首度可以用連線至電腦主機方式,輸入中英文資料。

隨著上述資訊設備不斷更新汰換,財稅資料中心處理的業務也日漸增加。緣自58年時,中心首度運用電子計算機,處理5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,與各類所得資料的建檔、歸戶、交查、核定與發單作業;60至67年間,財稅資料中心開始集中處理綜合所得稅、銀行放款、海關沖退稅、戶籍異動等相關業務,並且選擇稅捐重點的臺北市,進行營業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建檔,並可列印稅單,又在桃園縣稅捐稽徵處建置運用智慧型終端機,與財稅資料中心的大型主機完成連線,試辦營業稅自動化作業。

為使臺澎各縣市稅捐稽徵處,早日完成資訊化,財稅資料中心於71年至75年間,分5個梯次陸續完成了21個縣市稅捐稽徵處的電腦設備裝設作業,各種地方稅,包括營業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、田賦(目前已經停徵)、屠宰稅(目前已經停徵)、使用牌照稅與劃解、銷號系統,也開始在各稅捐稽徵處處理建檔及異動稅籍資料、核定稅額、印發稅單……等作業。

由於各稅捐稽徵處有許多年長資深的稅務人員,為了協助他們認識與使用電腦,瞭解各項稅務自動化系統,財稅資料中心派出中心同仁,前往各地駐點,負責教育訓練輔導建置的工作,順利的完成全面推動臺澎地區稅務自動化作業的工作。

在建立雛形稅務自動化的過程當中,全力爭取民眾與民意機關的瞭解認同,非常重要,當時中心主任沈柏齡特別利用向立法委員簡報的機會,詳細分析運用稅務自動化設備後,人力與機器處理大量資料時效上的差異,以及針對重要納稅義務人,交叉查詢是否逃漏稅的工作成效,原本對電腦硬體稍感陌生的立法委員,瞭解資訊化後的實質效益,對於財稅資料中心每年龐大的預算開支,由懷疑觀望,進而轉為大力支持。

70年審查財政部組織法時,立法委員于錫來在會中,對財稅資料中心的一席稱讚詞,也許是對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第一個艱苦十年的最好註記。

民國57年之前的財政,應屬未開發所得稅稽徵潛力的時代,而現在各種稅目的查定、徵收能夠步上軌道,並展現稽徵技術成果,應歸功於賦稅署、財稅資料中心、臺灣省稅務局及全國各稽徵機關通力合作,共襄推動稅務自動化作業所致,現在綜合所得稅已佔財稅收入第2位,一年超過600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