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省專賣事業起源於日據時代,民國前14(1898)年,臺灣總督府除維持原有之鴉片專賣,並擴大專賣項目,先後實施食鹽與樟腦專賣,並於民國前11(1901)年1月合併原有之臺灣製藥所、臺灣鹽務局及臺灣樟腦局,成立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」。臺灣總督府復分別於民國前7(1905)年及民國11(1922)年將香菸及酒類納入專賣範圍,民國31(1942)年將火柴、度量衡收歸專賣,民國32(1943)年石油亦規定為專賣品。是以,臺灣光復前之專賣品計有香菸、酒類、鴉片、食鹽、樟腦、火柴、石油及度量衡等8項。
民國34(1945)年臺灣光復後,政府為確保財源,減少人民稅負,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決定繼續實施專賣制度,改組為「臺灣省專賣局」,業務範圍縮小為菸、酒、樟腦、火柴、度量衡5項。36(1947)年再改組為「臺灣省菸酒公賣局」,直接隸屬臺灣省政府,專賣業務縮減為菸、酒、樟腦3項,40(1951)年修正組織規程,改隸臺灣省政府財政廳,為省屬三級機構,迨至57(1968)年樟腦專賣業務終止,公賣局業務僅保留菸、酒2項。
菸酒公賣局為菸酒產、運、銷一貫作業之機構,負責產銷菸酒,滿足社會大眾需求,並執行菸酒專賣法令,轄屬機構、菸酒配銷單位及經許可之零售商遍布臺灣各地,行銷網路極為健全,經營菸酒公賣所獲利益均繳交國庫,兼具經濟與財政雙重任務;歷年來經營著有績效,公賣利益繳庫數恆占全國賦稅收入之樞紐地位。
改制歷程
依據「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」,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自88年7月1日起改隸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財政部,繼續執行菸酒行政管理業務及菸酒產銷業務。近年來,為因應國際化、自由化,政府研議廢除菸酒專賣,開放菸酒產製,先後公布「菸酒管理法」及「菸酒稅法」,並自91年1月1日起實施,廢止專賣制度,菸酒回歸稅制。
「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條例」於91年4月25日經立法院通過,並於91年5月15日奉 總統公布,菸酒公賣局遂於91年7月1日改制為「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」。
面對自由化之市場競爭,本公司秉持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前提,並積極加強海外市場布局,朝國際化企業目標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