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配額制度(Tariff Rate Quotas, TRQ)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orld Trade Organization, WTO)之後,實施限制進口貨物數量的措施,關稅配額為了兼顧保護國內產業,以及市場逐步開放的雙重需求而產生,並且廣泛地為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所採用。
進口國針對某種進口貨物,制定一定的配額數量限制,在配額範圍內的貨品,適用較低稅率,或者予以免稅優惠;超過配額數量的進口貨物,適用一般或者較高的稅率,但是關稅配額並未限制某種進口貨物的總進口數量,因此對於開放市場,仍有正面積極的作用。
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,是於民國36年(西元1947年)成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(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, GATT)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許多國家推動保護關稅與貿易壁壘政策,限制國外產品進口,造成國際經濟整體蕭條,極權主義得以在金融崩潰的情形下迅速滋長。
為了避免戰後重蹈覆轍,共有23個國家率先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,中華民國也身為創約締約國之一,但由於戡亂戰局逆轉,政府喪失對於大陸地區關稅領域的有效管轄,因此於39年時宣布退出。
世界貿易組織於84年(1995年)正式成立,希望藉由這一組織的創設,創造出自由、公平的貿易環境,達成無歧視貿易,使所有會員國都享有最惠國待遇(Most-Favored- Nation Treatment)與國民待遇(National Treatment),各國利益均霑;鼓勵會員國經由談判,逐步開放國內市場,持續調降關稅,促進國際貿易,並且消除非關稅障礙,開放服務貿易市場,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。
世界貿易組織並要求,會員國經由約束關稅與農業補貼,承諾開放服務業市場等措施,加強未來市場開放的可預期性,會員國原則上不得對進出口貨物設置配額,關稅雖然可以用於保護國內產業,但必須受到限制,各國承諾調降稅率之後,未來便不能超過這一約束稅率,否則便需要對其他會員國做出補償。
過往對於進口農產品的非關稅限制,例如數量限制、變動差異金、最低進口價格、進口許可的行政裁量等項目,都應該轉化為關稅,並且分6年予以調降。
全球各個主要國家或地區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,主要的國際貿易都在架構下接受規範。參加世界貿易組織,不僅使本國產品享有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,增強出口競爭力,並使本國得以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範,提升國家地位,藉由爭端解決機制,處理國際貿易糾紛,又能透過調降關稅,提升消費者福祉。
早在79年1月1日,我國便按照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第33條規定,以在對外貿易關係上具有自主權利地位的「臺灣、澎湖、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」,向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提出入會申請,經過多年的談判努力,終於在90年時,完成各項雙邊與多邊入會經貿諮商,並於次年成為由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演變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第144個會員國。
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,我國為保護產業,對於部分的農工產品,採取管制進口,或者限制地區進口的措施,與其他國家諮商過程中,這些非關稅障礙一一取消,為了降低對產業的衝擊,政府將部分農產品與工業產品小汽車,透過適用關稅配額的方式開放進口。
以94年為例,實施關稅配額的農產品共有食米、鹿茸、東方梨、香蕉、紅豆、液態乳、花生、大蒜、乾香菇、乾金針、椰子、檳榔、鳳梨、芒果、柚子、柿子、桂圓肉、鯖魚、鰛魚、鰺魚等20項。如鹿茸的配額數量為5公噸,配額內稅率為22.5%,超過配額的進口鹿茸,則課徵620%的關稅,差異相當之大。
我國農產品關稅配額的管理核配方式,分為先到先配,依進口商申請先後順序抽籤,或者標售進口權利,以出價高得標,進口商獲得關稅配額證明書後,必須在期限內使用,否則配額便失效無用。
全年度的配額依照市場機制,未必會使用完畢,以94年為例,鹿茸、東方梨、紅豆、花生及椰子等6項產品,因國外產品價格低廉,進口暢旺,配額使用率高達99%以上;蒜頭則因為國內滯銷,進口意願低落,直到國內蒜頭供應不足時,配額使用率才大為提升。另小汽車之關稅配額核配方式,係以其進口日之先後順序核配。
依照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,所做出的入會關稅減讓承諾,實施關稅配額的農產品當中,豬腹脅肉、雞肉、豬雜碎以及家禽雜碎等4項,已由94年起,取消關稅配額;砂糖因為國內自發性的需要,由政府宣布,自同年2月起取消關稅配額;柿子及鯖魚、鰮魚及鰺魚等3種魚類產品,則在97年起取消關稅配額。
自97年起迄今,實施關稅配額的農產品共有食米、鹿茸、東方梨、香蕉、紅豆、液態乳、花生、大蒜、乾香菇、乾金針、椰子、檳榔、鳳梨、芒果、柚子、桂圓肉等16項。
工業產品方面的小汽車,在100年時取消關稅配額,透過逐步降低關稅,以及取消關稅配額,將可以使得國內消費者,選擇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。